找回密码

告别暗室参数!京东方牵头 ACR 标准落地,电视画质迈入 “客厅体验” 时代

“参数是冰冷的,体验是温热的。”

深耕显示行业多年,老马始终认为,脱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技术指标,即便再亮眼,也终究是 “纸上谈兵”。正如消费者熟知的 “对比度越高越好”,其背后往往是暗室环境下的极端条件测试数据 —— 当人们在日间客厅、开灯夜晚观看电视时,环境光早已让这份 “理论峰值” 大幅折损。

2025 年 9 月 11 日,BOE(京东方)联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携手海信、创维、康佳、长虹、小米、海尔等产业链核心伙伴,共同发布《环境光下平板电视图像质量分级技术规范》(T/CVIA 162-2025)。这一团体标准的落地,不仅填补了真实环境光照下图像质量评价的行业空白,更标志着显示行业正式从 “暗室参数竞赛”,转向 “用户场景体验” 的全新赛道。

01

从暗室到客厅:ACR 何以成行业新刚需

长期以来,“对比度” 都是消费者选购电视的核心参考指标,但鲜少有人知晓该参数的测试场景具有极强的 “局限性”—— 唯有在全黑暗室中,才能测出厂商宣传的 “峰值数据”。然而现实场景中,消费者鲜少为观看一部电视剧,刻意拉上窗帘、关闭所有光源。

这种 “实验室数据与生活场景” 的割裂,海信视像首席科学家刘卫东博士深有感触:“以前OLED、投影产品等多选择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展示、评测,画质表现很好,但在家庭明亮环境下使用时,效果往往会差别较大。” 随着电视功能向家庭 “影音娱乐核心载体” 转变,这种割裂感愈发突出。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TV 及超大 / IoT 事业负责人王闰企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的电视已成为家庭观影、观赛的‘第一场景’。但家庭环境中,日间有阳光、夜间需开灯,‘拉窗帘看电视’的时代早已过去。”

正是场景需求的转变,让 “环境光对比度(ACR)” 成为行业刚需。与传统对比度(CR)仅测试暗室明暗不同,ACR 聚焦 “人眼实际感知的画质”。京东方显示器件与物联网创新业务 TV 开发总监陈东川博士给出通俗解读:“暗室中,屏幕暗态亮度仅源于自身;但在客厅环境下,灯光、阳光会反射至屏幕表面,此时屏幕暗态亮度实为‘自身暗态亮度与环境光反射亮度之和’,且反射光亮度往往高于屏幕自身暗态亮度。此时,传统对比度数据已失去参考意义 —— 唯有 ACR 能真实反映用户实际感知的明暗差异。”

老马也认为,ACR是消费者需求倒逼的必然结果:随着行业技术升级,消费者对影音娱乐的体验要求持续提升,ACR 正是连接 “技术参数” 与 “日常体验” 的关键桥梁。

02

标准内核:ACR 的关键要素与测量逻辑

本次《环境光下平板电视图像质量分级技术规范》的颁布,终结了此前厂商对环境光画质 “自说自话” 的混乱局面,为行业建立了统一评价标尺。

理解 ACR 的核心,需先明确:提升 ACR 性能的关键,本质是 “降低屏幕反光”。正如日间阳光下使用手机,反光率低的屏幕可清晰显示内容,反光率高的屏幕则仅能呈现用户自身倒影 —— 电视的视觉体验逻辑与此一致。具体到技术层面,主要通过两大方向发力:

面板端硬件优化减反光:硬件优化分为两步推进:第一步是面板表面处理,通过在屏幕表层构筑 “低反射涂层”,类似为屏幕加装高品质防反光膜。陈东川透露,此举可将屏幕反射率从常规的 5% 降至 2% 左右,效果直接且显著;第二步也是最难的部分,是优化面板内部反射,面板中的玻璃基板、光刻胶、像素电极等结构层均会产生光反射,需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设计,将整体反射率进一步压低至 1% 以下。

系统端动态适配应光变:仅靠硬件降反光仍显不足 —— 家庭环境光具有动态变化特性:晨间阳光斜射、正午阳光直射、夜间台灯局部照明。此时需 “智能动态调节” 系统协同配合。京东方TV SBU副总经理周双分享核心逻辑:屏幕反射率越低,抗环境光干扰能力越强,显示画面就越清晰通透。在这一技术支持下,无需过高背光亮度即可呈现优质画质,不仅显著降低能耗,更有效减少强光对眼睛的刺激,让用户在长时间观影中享受更舒适、更健康的视觉体验。

除技术路径外,标准中的 “测量规则” 同样关键。规范明确要求,以 500nit 亮度的环境光(近似日间客厅开启一盏日光灯的亮度)为测试基准,并详细界定了测试设备摆放位置、光线照射角度等细节,避免厂商 “钻测试条件空子”。分级标准方面,产品被划分为 S、A、B、C 四个等级:S 级对应高端产品,ACR 与低反光性能最优;C 级为基础款,满足日常基础观影需求。后续行业将推动厂商在产品详情页标注 ACR 等级,逐步替代传统对比度参数 —— 届时消费者选购电视,只需查看 ACR 等级,即可快速判断产品在环境光下的画质表现。

需特别说明的是,ACR 并非 “万能画质指标”。陈东川强调:“ACR 是画质评价的重要维度,但非全部。” 例如观看体育赛事,高刷新率可避免球员跑动拖影;观看电影,广色域能提升画面色彩鲜活度。因此,京东方除推动 ACR 标准外,还在高刷变频、健康显示(如低蓝光)、防眩光等领域推进标准建设,未来将形成 “全维度画质优化” 体系 —— 毕竟消费者追求的是 “整体观影体验”,而非单一参数的优劣。

03

行业价值:多方协同的共赢逻辑

ACR 标准的发布,绝非 “一纸技术文件”,而是为整个显示产业链指明了发展方向,实现了龙头企业、终端品牌、消费者的多方共赢。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指出:“该标准是产业链上下游数十家企业共同论证、经大量实测验证后落地的成果。它不仅填补了‘环境光下画质评价’的空白,更标志着中国显示行业已从‘跟随他国学技术’,迈向‘引领全球定标准’的新阶段。”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国显示产业的硬实力支撑 —— 当前全球每 4 块显示屏中,就有 1 块来自京东方;中国电视品牌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超 35%。依托这样的产业基础,中国才有底气制定获全球认可的行业标准,这亦是中国从 “显示大国” 向 “显示强国” 转型的核心标志。

对京东方这类产业链龙头而言,推动 ACR 标准是 “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的战略布局。王闰企表示:“ACR 的影响不止于屏幕端,更会倒逼产业链各环节创新 —— 例如研发低反光面板,需更高性能的低反射玻璃、新型光刻胶;实现智能动态调节,需更精准的光感传感器与控制芯片。因此,推动 ACR 标准,本质是推动面板、材料、芯片、整机厂商协同创新,最终实现全产业的技术升级。

对海信等终端品牌而言,ACR 标准是 “解决消费者痛点、提升产品竞争力” 的核心抓手。海信刘卫东博士透露,早在本次标准发布前三四年,海信便已在产品中应用 ACR 相关技术:“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日间看电视画面感觉不够清晰’是消费者高频吐槽点,这正是传统对比度参数无法覆盖的场景痛点。因此,我们提前布局提高 ACR 相关技术,并计划将其逐步覆盖全产品线,而非仅应用于高端机型。”

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ACR 标准还将 “规范市场秩序”。此前部分厂商炒作 “低反射率” 概念,例如宣称 “反射率仅 2%”,但实际测试的是 “镜面反射”,而非日常环境中的 “漫反射”—— 消费者购买后往往发现实际体验与宣传不符。而 ACR 作为 “最终效果指标”,无论厂商采用何种技术降低反光,最终均需以 ACR 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这就避免了厂商 “玩弄参数文字游戏”,让行业竞争回归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的本质。

04

京东方:ACR 标准的技术突破与产品落地

在 ACR 标准的落地进程中,BOE(京东方)以技术创新为基石,构建了 “标准制定 — 技术突破 — 产品落地” 的完整闭环。

作为全球出货量领先的硬屏液晶显示技术,京东方自主知识产权的 ADS Pro 技术,为 ACR 性能提供了核心支撑。通过像素结构优化、新材料开发、表面低反射处理等多重技术创新,ADS Pro 将显示屏表面光线反射率从常规产品的 5% 大幅降至 0.7%,环境光对比度则从 200:1 + 跃升至 1400:1+。这组关键数据不仅成为 ACR 标准的核心技术参照,更让消费者选购电视时有了明确的品质依据 —— 选择搭载 ADS Pro 技术的面板,即意味着获得真实环境光下的优质画质保障。

作为 ADS Pro 技术的高端演进方案,UB Cell 4.0 进一步挖掘了 ACR 标准的技术潜力。该方案在低反射率基础上,融合圆偏振光护眼技术、165Hz 高刷新率、95% BT2020 广色域等创新点,实现 “画质与健康” 的双重突破。其搭载的像素级屏内光感系统与 AI 画质管理系统,可实时感知环境光变化并动态调节参数,即便在强光直射下,也能抑制画面眩光泛白,呈现深邃黑场与鲜活色彩。在 2025 年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京东方展出的 110 英寸 UB Cell 4.0 TV,凭借超高环境光对比度与全场景护眼能力,成为 ACR 技术落地的标杆产品;如今头部品牌的旗舰机型亦已采用该方案。

从技术突破到标准建立,再到终端产品落地,京东方通过 ADS Pro 与 UB Cell 4.0 的梯度布局,不仅为 ACR 标准提供了可量化的实现路径,更重塑了行业技术竞争逻辑。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清晰的选购参照,也推动显示行业从 “参数竞赛” 转向 “场景体验” 的价值升级,为高端显示技术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马评说

作为跟随显示行业 20 余年的见证者,老马在 ACR 标准发布时,最深的感触并非 “行业新增一个参数”,而是 “行业终于俯身倾听用户的真实需求”。

过往的显示行业,常陷入实验室 “参数比拼” 的怪圈:你宣称对比度 100 万:1,我便标榜 200 万:1;你强调峰值亮度 1000nit,我就追求 1500nit。但这些数据,对日常在客厅观影的消费者而言,实际意义有限 —— 鲜少有人会为适配电视,将家庭环境改造成暗室,也没有几个画面需要电视迸发出峰值亮度。ACR 标准的落地,恰似为行业注入一剂 “清醒剂”,使其从 “参数狂欢” 中回归理性,重新聚焦 “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更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企业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 “主导者” 角色 —— 从京东方提出标准提案,到协会牵头组织论证,再到海信等龙头等企业参与实测,整个产业链形成了高度共识。这种 “协同创新” 能力,正是中国显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全球显示行业均在关注中国动向,ACR 标准的发布,不仅能让中国消费者用上更适配家庭场景的电视,更能推动全球行业向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转型 —— 这才是 “中国显示强国” 的真正内涵。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