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国领跑日韩狂追!RGB-Mini LED成全球显示“必争之地”

在全球显示产业格局深刻重塑、向下一代技术发起冲刺的历史当口,中国显示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引领着Mini LED领域的突破性变革。行业巨头携手共进,以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协同创新,将Mini LED的潜能推向全新高度。在这场意义深远的技术跃迁中,RGB-Mini LED电视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高端显示市场的技术标尺与竞争规则。

它不再仅仅是Mini LED的演进,而是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光色同控”突破,在核心性能上建立起显著优势。更广的色域、更高的亮度上限、更精准的光控能力、更长的显示寿命——诸项尖端指标,一举超越了传统OLED构筑的标杆,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技术统治力,并在业界赢得了“未来显示基石”的高度评价。

这一由中国企业引领的技术革命风暴,其震撼性影响瞬间席卷全球产业格局。日韩显示巨头三星、索尼以史无前例的紧迫姿态做出战略应对:前者宣布将在 9 月德国柏林 IFA 展发布 115 英寸 “RGB Micro LED” 电视,后者数次高调预热其 RGB-Mini LED 技术(索尼称之为:RGB 高密度 LED 显示系统)。

这正是对中国企业在新型显示领域已实现从技术追随者到全球领跑者历史性跨越的最有力印证。四十年来由日韩企业主导的高端显示技术与定价体系,正在这场由中国力量驱动的创新浪潮面前经历深刻的颠覆与重构。

技术破壁:光色同控重构显示底层逻辑

RGB-Mini LED 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源于对光的本质重构。

传统 Mini LED 电视采用单一蓝色光源,通过量子点膜实现色彩转换,这种 “二次调色” 的方式导致产品的色域受限且存在严重的光色串扰问题。而 RGB-Mini LED 直接采用红、绿、蓝三原色独立背光源,在传统亮度、空间二维控光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了色度维度的精准控制,实现了从 “控光” 到 “光色同控” 的跨越。

这项由海信率先实现量产的技术突破带来指标性飞跃:97% BT.2020 色域覆盖率远超传统显示方案的 65%-75%,15680 点高精度色彩管理系统对色调、饱和度、亮度的控制精度实现指数级跃升。实际呈现效果中 “更纯正的红、更精准的绿、更通透的蓝”,在色彩纯度、色域面积等核心维度全面超越 QD-OLED 等技术路线。支撑这一突破的是中国企业构建的全技术栈优势:

海信率先构建了自研芯片、算法、材料的技术闭环:其自主研发的 RGB-Mini LED 背光芯片,采用纳米级封装与复合衬底工艺,将发光效率提升 15%,同时解决了三原色 LED 寿命短、色偏严重的产业化瓶颈。

海信研发的信芯AI画质芯片 H7,通过 3×26bit 灰阶调节和 15680 点高精度色彩管理,将色调、饱和度、亮度的控制精度提升至传统液晶电视的三倍以上,彻底解决了三原色光色协同的世界级难题。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画质提升是革命性的:海信RGB-Mini LED电视UX 系列的色域覆盖达到 97% BT.2020,比 QD-OLED 提升 6%,比 QD-Mini LED 提升 16%,在《阿凡达 2》的雨林场景中,每一片树叶的脉络都能呈现出翡翠般的通透感。

同时,RGB-Mini LED 还兼具超高亮度、超广视角和超低能耗,完美契合市场对极致画质的追求,代表了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认证报告指出:“海信在 RGB 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光色同控芯片及技术平台构建等方面的创新,标志着中国显示技术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这种评价的背后,是海信十年磨一剑的技术积累 —— 从 2005 年首款国产画质芯片 “信芯” 的诞生,到 2025 年信芯 H7 的全球首发,海信用二十年时间走完了日韩企业三十年的技术长征。

产业变局:中国方案催生全球竞争新生态

RGB-Mini LED 的产业化进程恰逢全球显示格局剧烈重构。

近日,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 年二季度三星电子营业利润指引同比骤降 56%,LG 电子营业利润指引同比下滑 47%,这一数据折射出中国厂商定价权上升、全球高端市场话语权旁落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研报进一步指出,中国品牌正在凭借 Mini LED + 超大屏技术加速抢占高端市场,海信已跻身全球高端电视前二。尤其是中国品牌引领的 RGB-Mini LED 电视较 QD-OLED 在维持优异显示性能的同时,更具备价格和在超大尺寸显示方面的市场竞争优势。

国际调研机构 Omdia 高级研究经理 Ken Park 也持有近似观点,早在今年 4 月他就坦言:“包括三星、索尼、LG 电子和 TCL 在内的多家电视厂商正在积极研发 RGB Mini-LED 电视,但海信抢先一步率先入局,占据了先发优势。尽管大多数品牌计划在 2026 年前实现量产,但有消息称三星今年就将推出其首款 RGB Mini-LED 电视。”

这样的判断在近期得到了验证,三星电子宣布将在 IFA 2025 展会上正式发布其首款 115 英寸 RGB Micro LED 电视,并于年内启动销售。据韩国电子行业专业媒体 The Elec 报道,其实早在今年 6 月,三星就在越南启动了 115 英寸 RGB Micro LED 电视的试产。无独有偶,索尼也宣布将在 IFA2025 上,首次在欧洲展示其专有的 RGB-Mini LED 技术(索尼称之为:RGB 高密度 LED 显示系统)。

但是不得不说,在 RGB-Mini LED 技术领域,海信已经具备了无人可及的先发优势和定价主导权:

海信 116 英寸RGB-Mini LED电视 UX以 99,999 元人民币(约 13,779 美元)的定价登陆市场,颠覆了高端显示产品的定价体系。据可靠消息,三星规划中 115 寸 RGB-Mini LED 新品售价预计在 25,000 美元以上,LG 97 英寸 OLED 电视(目前世界最大尺寸)售价亦高达 24,999 美元,海信 116 英寸 UX 不仅价格只有韩国品牌的一半,却在画质、寿命、能耗等核心指标上毫不逊色甚至还有超越。难怪 Omdia 分析师直言,中国厂商正在通过全产业链整合,打破 “技术领先 = 高价格” 的传统逻辑。

其实,这一趋势早已形成,并深刻影响着高端电视的市场格局。市场调研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报告指出,2025 年 Q1 全球高端电视(单价≥1500 美元)出货量同比增长 44%,销售额增长 35%,其中海信高端电视出货量份额从 14% 飙升至 20%,超越 LG,跻身全球前二,韩国三星高端电视份额从 39% 跌至 28%,LG 从 23% 降至 16%,排名滑落至第四。可见,中国头部企业不仅在销售量上实现了突破,也在逐步蚕食韩系双雄在高端市场的份额。

击败 OLED:改写显示技术的终极叙事

一个清晰的产业信号已然浮现:RGB-Mini LED 不仅是 Mini LED 技术的高阶形态,更正在成为终结显示技术路线之争的关键变量。这场由中国企业率先点燃的技术火炬,正吸引全球巨头汇入同一条赛道,而这恰恰是 Mini LED 在与 OLED 的下一代显示技术竞争中锁定胜局的核心密码。

从技术演进的维度看,RGB-Mini LED 绝非简单的参数升级,而是 Mini LED 技术从 “量变” 到 “质变” 的标志性跨越。传统 Mini LED 虽通过增加背光分区提升控光精度,但受限于单一蓝光光源的物理特性,始终难以突破色彩表现的天花板,这也成为 OLED 阵营攻击其 “伪高端” 的主要依据。

而如今国际巨头的集体转向,正在加速这场技术路线的天平倾斜。

当三星将 RGB-Micro LED 纳入超高端产品线,当索尼将 RGB 高密度 LED 显示系统搭载在 2026 年旗舰新品上时,这些动作本质上是对技术路线的 “用脚投票”。

历史经验表明,显示技术的普及从来不是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产业链集体推动的结果。这种 “全球协同效应” 正是此前 Mini LED 缺乏而 OLED 赖以称霸的关键优势。如今,这条由中国企业开辟的技术路线正在吸引全球资源注入,其结果必然是技术迭代加速与成本曲线下行。业内乐观估计,到 2026 年,RGB-Mini LED 的背光模组成本将下降 40%,这将彻底瓦解 OLED 最后的价格壁垒。

这场路线之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全球显示产业的权力重构,而中国企业正站在决胜局的关键位置。当海信以 99999 元的定价将 116 英寸 RGB-Mini LED 电视推向市场时,其背后是从 RGB 芯片到光色算法的全链条自主可控,这种技术主权使其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掌握了战略主动。数据不会说谎:2025 年二季度,中国品牌在全球 Mini LED 电视市场的份额已达 73%,而 OLED 电视出货量同比下降 12%,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印证了 RGB-Mini LED 作为 “破局者” 的市场力量。更深远的是,当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显示技术的主流选择,意味着我们在下一代显示标准的制定中拥有了话语权 —— 这正是中国显示产业从 “规模扩张” 到 “价值引领” 的历史性跨越,是占领全球产业链制高点的关键性战役。

写在最后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RGB-Mini LED 的意义早已超越技术本身。它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能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更能定义未来的技术方向;不仅能造出全球最多的电视,更能为全球显示产业指明前进的道路。当 RGB 三原色的光芒照亮更多家庭的客厅时,那束光里闪耀的,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坚定步伐,更是一个产业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尊严与底气。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