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从设备升级到全球标准:GPMI “三步走” 开启跨设备互联革命 

当超高清产业迈入 8K 时代,接口技术正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HDMI 2.1 48Gbps 带宽难以承载无压缩 8K 信号,多设备连接带来的线束冗余、供电与控制分离等问题,更让 “智慧互联” 沦为空谈。在此背景下,GPMI(超级一线通)作为 over USB-C 的下一代超高清接口应运而生。它不仅以技术突破解决了当下产业痛点,更以 “算力与显示分离、资源按需组合” 的生态思维,重新定义了智能设备的互联逻辑。

日前,SUCA 联盟秘书长孙齐锋提出的 GPMI 生态 “三步走” 战略,更清晰勾勒出这个新一代标准从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产品落地,到最终引领全球互联生态的完整路径。如今,随着标准体系完善、政策红利释放与产业链协同深化,GPMI 正从技术文档走向产业实践,开启一场跨越设备、场景与国界的互联革命

01

硬核优势破局:标准与政策双向护航

GPMI 能成为超高清产业的 “破局者”,其底层技术优势直指行业核心痛点。孙齐锋秘书长指出,GPMI 具备三大差异化竞争力:

其一,传输与供电能力领跑行业,Type-B 接口支持 192Gbps 无压缩传输速率,可轻松承载 8K 超高清视频流,同时提供 480W 高功率供电,实现 “信息传输、设备控制、电力供给” 三位一体,彻底告别多线并行的繁琐;其二,功能集成度重构接口逻辑,支持多路双向传输与组网,单接口即可替代 HDMI、USB、DP 等多种接口,大幅减少设备线束,适配智慧家庭与商用场景的极简部署需求;其三,内容保护体系契合国情,已实现 HDCP、ADCP 与 ChinaDRM 端到端保护,为国内超高清内容传输提供安全屏障。

技术优势的落地,离不开标准体系的稳步推进。目前,GPMI 已开启 “国内筑基、全球拓展” 的标准化征程:作为国内唯一获得 USB 认可的主流接口技术,GPMI 已正式加入 IEC TC100 标准序列,跻身国际标准行列;国内层面,1 项《插入式微型机顶盒 基于 GPMI 接口》国家标准已进入立项阶段,GPMI 1.0 版本已发布 6 项技术标准与 5 项测试标准,2.0 版本正持续演进以适配更复杂的应用场景;行业与团体标准层面,5 + 重点产品行业标准已纳入 GPMI 体系,覆盖芯片、终端、测试设备等全产业链环节,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划定技术框架。

政策层面的精准扶持,更成为 GPMI 加速落地的 “助推器”。各地针对 GPMI 的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聚焦标准终端应用的规模化推广:部分地区对采用 GPMI 统一多媒体互联接口的产品给予 5%-1% 的资金补贴,单个项目资助上限可达 200 万元。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研发与生产的初期投入,更引导芯片、终端、运营商等产业链环节向 GPMI 聚集,为生态从 0 到 1 的突破注入关键动力。

02

从智能电视到机顶盒,GPMI 开启硬件升级浪潮

技术与标准的价值,最终需通过产品传递到市场。上海海思音视频标准与产业发展部部长潘存斌介绍,2024 年海思发布 GPMI TV SOC 方案后,智能电视率先成为 GPMI 落地的 “突破口”,开启传统显示设备的升级浪潮。

海尔是这一进程的先行者。据海尔多媒体全球产品规划中心总监谢红伟介绍,海尔推出的纯境关爱屏搭载 GPMI 接口后,实现了 “即插即连、双向高速传输、稳定高功供电” 的体验升级:单接口替代传统多根线缆,解决了老年人 “接口多、操作繁” 的痛点;配合 AI 康养功能与灵动指向遥控,让 “开机即能用” 成为现实。上个月,长虹发布第二代星闪电视,首次将 GPMI 接口与星闪无线技术结合,进一步丰富了 GPMI 智能电视的产品矩阵,印证了显示终端作为 GPMI 生态 “第一战场” 的核心地位。

今年6 月,随着 GPMI STB SoC 方案的发布,机顶盒产品成为 GPMI 落地的又一关键领域,创维数字的实践堪称行业标杆。创维数字研发副总经理张鑫表示,为推动 GPMI 机顶盒落地,创维与上海海思成立 JIC(联合创新中心),构建起 “芯片 – 终端 – 软件” 协同攻坚体系:上海海思提供 GPMI 芯片与整体解决方案,并负责多方技术协调与联调支持;创维完成 GPMI 插入式机顶盒的软硬件设计、生产,并配合 TV 整机厂、中间件厂家完成全链路适配;最终推出的产品实现 “操作二合一、连线二合一”—— 统一遥控替代传统双遥控切换,一线直连简化安装流程,开机 1 秒点屏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完全符合国家对电视操作复杂治理的要求,为机顶盒行业标准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即将推出的 GPMI 转接芯片将进一步打破 “新标准与老设备” 的兼容壁垒。该芯片兼容USB生态并可使用现有Type-C规格物理接口,可让存量电视、显示器等海量老设备具备部分 GPMI 功能,无需更换硬件即可接入 GPMI 生态。这一突破将大幅扩大 GPMI 的应用范围,为生态从 1 到 N 的扩张奠定用户基础。

03

生态完善,测试设备就位护航标准落地

任何技术标准的规模化发展,都离不开检测认证体系的 “保驾护航”。

孙齐锋指出,目前 GPMI 相关仪表配套已基本完成,覆盖从电气层到协议层的全流程测试需求,为产品端到端落地提供关键支撑 —— 供电分析仪可输出 GPMI 4K/8K 等信号,支持注抖加噪创建压力信号;矢网分析仪、协议分析仪、高频夹具与温升测试环境,则分别对应信号质量、协议兼容性、接口适配与设备稳定性测试,形成完整检测矩阵。

软件层面的检测认证体系也在同步推进。SUCA 联盟已启动 GPMI 检测认证试运行,涵盖 GM&A(通用管理与应用)、ADCP(内容保护)等领域的技术规范与测试规范,明确要求所有 GPMI 许可产品需合理使用标准标识、实现 HDCP 内容保护技术,确保产业链产品的一致性与安全性。

04

从广电到商用显示,GPMI重构硬件互联逻辑

随着产品落地与检测体系完善,GPMI 的应用场景正从消费端向产业端延伸,在广电与商用显示领域展现出一定潜力。

江苏有线副总经理陈松指出,GPMI 的高带宽与菊花链组网能力,将彻底改变广电专业设备的互联模式 —— 以电视台 8K 转播车为例,通过 GPMI 菊花链模式可直接连接多台摄像机与导播台,实现无压缩 8K 信号的实时回传与设备供电一体化,不仅大幅简化布线复杂度,还能降低设备部署与维护成本,成为 8K 超高清转播的最优解。

在商用显示领域,GPMI 的技术特性正与场景需求深度契合。视源股份总工程师胡隽鹏介绍,在教育实训室场景中,GPMI 可连接智慧黑板、智能讲台与录播设备,实现多屏互动与信号同步传输,满足新型小组讨论、实训教学对 “多设备协同” 的需求;在视频会议场景,GPMI 支持多路流沉浸式传输,会议室大小屏可实现互动批注,配合 BYOM(Bring Your Own Meeting)功能,用户设备可通过 GPMI 双向控制会议系统,打破 “设备孤岛”;在接待室与培训室,GPMI 可实现 LED 显示与桌面屏的交互同步,以及多屏互动系统与音响系统的一体化布置,简化商用显示系统的架构设计。

胡隽鹏特别强调,GPMI 的高供电能力正在重塑商用显示的硬件逻辑 —— 传统商用显示系统需单独部署供电线路与信号线路,而 GPMI 通过一根线缆即可同时实现供电与信号传输,多设备互联时无需额外配置交换机与分配器,大幅降低显示系统内部的数据传输成本,对商用显示领域的传输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

05

从 “三步走” 到万物互联,GPMI 重构产业价值逻辑

老马一直强调,若仅将 GPMI 视为 “接口升级”,便低估了其对产业生态的深远影响。GPMI 的终极目标是 “成为使能万物互联的国际化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接口,打破设备间的功能壁垒,重构 “算力与显示分离、资源按需组合” 的产业生态。

这种生态重构的路径,在 GPMI “三步走” 战略中清晰可见:2025-2026 年是 “0-1” 的启动阶段,核心聚焦传统设备升级,智能电视、机顶盒等终端完成 GPMI 适配,让用户直观感受 “一线互联” 的便捷,为生态积累初始动能;2027-2028 年将进入 “1-N” 的扩张阶段,GPMI 2.0 标准有望推出,智慧家庭场景成为创新核心 —— 届时,家庭媒体中心、算力网关、支持 GPMI 插槽扩展的媒体 AI 存储设备或将涌现,电视不再是单一显示终端,而是家庭算力与资源的调度枢纽,实现 “设备协同、资源共享”;2029 年之后,GPMI 将进入 “全球化与全场景” 阶段,实现国际化布局并向手机端、移动座舱等场景延伸,最终让身边的设备通过 GPMI 实现全业务聚合,形成分散算力、显示单元与交互界面协同的分布式智能系统。

从家庭场景到广电领域,从商用显示到智能制造,GPMI 正在编织一张跨越设备、场景与产业的智能网络。这张网络的背后,是中国科技从 “技术跟随” 到 “规则制定” 的跨越,是自主标准对全球产业生态的引领。GPMI 的征程也远非接口技术的迭代,而是一场以标准为纽带、以生态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当 GPMI 的 “三步走” 战略逐步落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超高清产业的升级,也不仅是线缆的减少,更是智能设备互联逻辑的在新时代的重塑。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